纸药是手工制造宣纸的密码武器

发布时间:2018-10-12 00:00:00    点击:1984   

徽艺轩郑州大学路店




上好手工纸的秘密武器!除了基本的原料和工艺,关键就看它了!


“纸药”,是手工造纸的一个专门术语,通常是指手工纸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某种植物性胶料。它们的种类约有30 种以上,各地都有“土名”,非专业者很难区别。在民间,纸工们把这些东西经过水泡,提取而得带有黏性的透明液体,叫做“油水”,也有人称为“滑液”、“滑水”、“黏液”,实际上造纸业的行话叫胶料,也就是明代宋应星(1587~约1661)在《天工开物》中所说的“纸药水汁”。




根据南宋·周密(1232~1298)在《癸辛杂识》一书中说:“凡撩(liao,音辽)纸必用黄蜀葵梗叶新捣,方可以撩。无则沾黏不可以揭。如无黄蜀葵则用杨桃藤、槿叶、野葡萄皆可。但取其不沾也。”这是在古书上见到的对“纸药”的记载。由此可知,纸药的作用还不仅仅是作为纸槽中一种浆料的悬浮剂,而应有多项功效,如调节浆料的滤水性、改善纸浆的上帘性能、有利于纸页的分揭、提高成纸率等。


我国古代最早的造纸方法开始可能是采用“浇纸”法—把纸浆倾泻在席面上,这种方式不必使用“纸药”,但存在许多缺点。而后来发明的“捞纸”法,虽更为先进(理由下述),但必须要使用纸药。所谓“捞纸”法,就是在浆料上帘之前,必须先经过“舂臼”(打浆)。由于古时候石木工具的力量有限,因此成浆的“打浆度”都比较低,浆料的滤水性快,势必造成帘上的纤维分布不匀,影响成纸的品质。这是其一。其二,因为浆料纤维的相对密度(旧称比重)比水大一些,约为1.50~1.55,在水中往往下沉,以致不能保证纸槽内的纤维呈均匀的悬浮分散状态。其三,捞出的纸页经压榨后而形成的“纸帖”,页与页之间连成一整块,必须容易分开。如果向纸槽中添加了纸药的话,上述3个问题将迎刃而解,这是抄造高档产品—质量较好的手工纸,必须应用纸药的3个理由。


显而易见,这其中的道理是:首先,纸药的黏性会阻止或减小浆料在纸帘上过快的滤水情况,便于在荡帘中使纤维前后左右搭配均匀。同时,纤维表面的润滑性可以促成“粗大浆料”(疙瘩)下滑,不会停嵌在纸面上。其次,纸药的黏性还能使槽内的纤维均匀地漂浮、分散开来。竹帘入槽前,纸工用木耙(木杖或竹竿)来回多次地搅拌槽水,目的就在如此。最后,捞成的纸页内仍带有少许的黏性(有时要用淋热水的方法除去),或者等到干燥后自行消失,都有助于纸页分开。这其中的妙处是经验丰富的纸工们完全能够领悟到的。所以,很久以来纸工们中间流传着一句俗话:“没纸药,莫干活”,可知纸药的重要性了。


当然,手工纸中一些低档产品——如粗纸、茅坑纸等,不一定要使用纸药。一方面是这几种纸的匀度、厚度要求不高;另一方面是它们多利用阳光晒干,纸页用不着张张分开。但是,对于宣纸这样高档的产品,无疑是离不开纸药的。纸药全属胶黏性植物,由于世界上植物种类很多,同种植物各地叫法不一,别名、俗名更容易引起误解。因此,必须注有拉丁文学名。手工纸中常用的纸药有很多种,现略述如下。


杨桃藤名扬四海


杨桃藤又称中华猕猴桃,拉丁名是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在我国南方各地如安徽、江西、浙江、江苏、云南、贵州、湖北及陕西等均有出产,资源可观。但不同地方的称呼差别较大,如浙江叫藤梨,安徽也叫阳桃,陕西则叫鬼桃等。



杨桃藤枝叶图(①花枝;②果实)


杨桃藤系落叶缠绕性藤本植物,原为野生,高约4~6m。当年生幼枝略成方形,密被呈褐色毛。一年以上老枝为红褐色,近于圆形,光滑无毛。在温暖、潮湿的土地上生长较好。其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食用。欲制取纸药,每年的10月上旬至次年4月下旬,为采集时间。此时茎内含有的黏质比较丰富。将采回的新鲜茎条切断,截长约为30~1000px。贮存的方法是,把它扎捆后一端对齐,竖立于阴凉、通风的浅水池内。茎段的一端浸水约8~250px,以一直保持湿润状态。藤茎如果久放干枯,则胶质完全失效。每1次的贮存量以够10天生产使用为好。制取黏液时,只需在木桶内放入新鲜茎段,加水浸满,泡若干小时后,稍倾一舀即可见有1尺长的细胶丝从勺口泻流而下为度,这说明胶汁已经配好。再用布袋过滤得到的清液,即是“油水”。清液最好是“当天制当天用”,隔日的油水效果不理想,严禁把它与新油水掺和,以免失效。一旦发现油水变红,就不能使用。在夏天,可加点硫酸铜防腐,必要时用安息香酸防止油水的黏性急剧下降。


配置油水的用具极为简单,即木桶(或塑料桶)、木勺(或葫芦瓢)、白布袋(或细筛箩筐)等。所有纸药(包括以下各种)的制法和用具,基本相同,视生产量再做调整。


据分析测定,杨桃藤茎部的化学成分如下:水分8.88%,灰分0.52%,单宁1.92%,乙醚抽出物0.89%,可溶性“碳水化合物”19.89%,五碳糖11.33%,粗纤维素64.56% 。其中含有的多糖类化合物共计31%,由此推知藤茎中的胶性物质占有三分之一。在众多的胶性植物中,它是比较突出的。在我国安徽省生产宣纸时,采用的纸药就是杨桃藤汁液。这样便使得它跟随着宣纸的声誉而扬名于世。




黄蜀葵登上宝座


黄蜀葵属锦葵科秋葵属, 又名棉花滑, 拉丁名是Abelmoschusmanihot(L.) Medicus, 系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茎高0.9~2.7m。

 




黄蜀葵枝叶图(①花枝;②雌蕊;)

适宜生长在潮湿肥沃的山中沙质土壤。黄蜀葵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湖北、江西等地皆有生长。它一般是秋末冬初进山采集—挖葵根。葵根含有胶质,其化学成分是:水分9.71%, 脂肪0.50%,淀粉16.03%,胶糖12.30%, 半乳糖13.19%,鼠李糖8.08%,蛋白质6.38%,草酸钙17.61%,纤维素6.85%,其他有机物9.35%。葵根甚喜寒、忌热,可放在阴凉室内并以黄沙覆盖之,以保持其新鲜度。黄蜀葵黏液的制法是:将新鲜的黄蜀葵根冲洗、切断、压扁,并使其部分开裂,置于陶缸内并加冷水浸泡12~14小时,不时搅拌,过滤,即得无色透明清液,其粘滑力强。如遇热天,会发酵分解,黏度骤减,不符使用。故此种纸药多受时令的限制。


黄蜀葵要妥善收藏,不要受风吹变干枯,也不要受潮霉烂变质。在我国它是一种普通的胶料植物,传到日本却成了他们的“国宝”,这真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据称,早在日本的奈良时代(710~792),即相当于我国唐朝开元、天宝年间,他们已经有留学中国的僧人、学生把黄蜀葵带回到北海道境内种植了。日本古代的“和纸”多在冬日生产,伐楮、挖葵都在深秋进行,所以日本人把黄蜀葵又称为“秋葵”。每至背篓进山之前,还要有祭祀仪式,求神保佑“寻宝”平安。可见他们对黄蜀葵怀有一种多么崇尚的心态。


“美人刨花”更花俏


“美人刨花”也称泡花楠、美人胶等, 拉丁名是Machiluspauhoi Kanehira, 它的地方名有:黏柴(福建)、罗楠(浙江)、刨花(广东)、橡皮树(湖南)等。





泡花楠枝叶图


泡花楠是樟科常绿乔木,高6~10m,在气候温暖、土壤湿润的丘陵地和山谷中均可生长,产地有: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台湾等。过去,南方有人将新鲜的泡花楠茎部剥去外皮,削或刨成薄片,放入冷水中浸泡,即可溶出清亮的黏液。再沿街出售,把黏液卖给妇女梳头,可使秀发乌黑发亮,增添美感。所以又被人称为“美人刨花”或“美人泡花水”。这是昔日景观,恍若隔世。如果向泡花水中纷洒下一些石膏粉,有利于延长保存时间。注意,陈泡花水不可与新鲜刨花水掺合使用。泡花楠黏液在抄纸前放入纸槽中,应经过多次的搅浆,务使纤维分散均匀、悬浮力强。如此才能抄造出较匀薄的纸页。


胶料植物实在多


我国胶料植物的种类很多,但古籍中记录的则比较少。如前所述,南宋周密在《癸辛杂识》中提到的“纸药”只有“黄葵梗叶、杨桃藤、槿叶、野葡萄”等4种。而从古到今,各地纸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找到了许多“纸药”,为手工纸的生产作出了很大的成绩。比较重要的有:①青桐[Firmianasimplex (L.) W. F. Wight],又名梧桐,②铁冬青(Ilexrotunda Thunb.),又名野冬青、冬青树,③白榆(Ulmus pumila L.),俗称榆树、白榆皮,④铁坚杉[Keteleeria davidiana (Bertr.) Beissn],又名三尖杉,台湾叫它牛尾杉,⑤野枇杷(Meliosma Rigide Sieb.et Zucc)俗称粗糠柴(浙江)、花木香(广东);⑥买麻藤(Gnetum montanum Markgr.),俗名狗屎藤,⑦桃松(CephalotaxusfortuneiHook. f.),又名土松,⑧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Haw.)等。



仙人掌


又据《中国造纸植物原料志》(轻工业出版社,1959年出版)一书中介绍:造纸用的胶料植物共有38种,这在植物大千世界里仅是“九牛一毛”。以上胶料植物具有如下的特征:①在根茎叶皮各部含有胶质;②必须使用新鲜者,枯干者失效;③用冷水浸泡,水温宜低不宜高;④采集有季节性,保存期不可过长。









文字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及时做删除处理。





徽艺轩郑州大学路店






云岭牌宣纸注册商标





扫二维码有惊喜



上一篇:
下一篇:宣纸--解读中国书画的奥秘

相关作品more+
13598825078
yuwanqing2012@126.com
www.yuwanqing.net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李元村朱村组7号
皖ICP备2022008614号
友情链接: 豫皖情文化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