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知识】第四章,近代宣纸发展史

发布时间:2019-07-09 00:00:00    点击:1376   


第四章【近代宣纸发展史】

民国与近代宣纸的发展


安徽泾县


  清代全国宣纸销量以北平为最,这些商家经销的宣纸已远远超过宣纸厂家的直接销量,其中最负盛名的要算荣宝斋了。荣宝斋座落在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这里在明朝中期以来就与京都的文化艺术事业息息相关。清中期至民国,这里更是形成了以书店、古玩店、字画店、南纸店等为特色的文化街市。


北京荣宝斋

   据考,荣宝斋的前身名“松竹斋”,初由浙江绍兴张氏开创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明代时张氏家族有人科举出仕,在朝廷做文官。张氏官人因笃好文房,而北京乃文人聚集之地,每四年一次的科举都要在这里举行,各地举人云集于此,大多住在琉璃厂附近各地所设的会馆里,因此文房工具及科考试卷用纸供不应求。《旧京琐记》载:“南纸铺并集于琉璃厂,昔以松竹斋为巨,纸张及文玩古董……制造之工,染色雕花,精洁而雅致。至于官文款式,试卷之光洁,皆非外省所及。”张氏的松竹斋,店址就设在现址西侧,延存竟长达二百余年。松竹斋主要经营诗信笺纸,喜庆寿屏,素白联对,文房用具,并为书画家,篆刻家张褂笔单,因店主喜交文人雅士,以服务周到而闻名遐迩,鸦片战争后,经济拮据,日趋萧条。



荣宝斋水印

  1894年,店主张氏聘当时广交京师名士的庄虎臣任经理,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逐将松竹斋更名为“荣宝斋”,并请同治年间状元陆润痒题写匾额,继营原有业务,可见其销售宣纸历史之久了。

民国十年至抗战前夕,是中国宣纸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全国各地均设有宣纸经营商铺,仅上海、苏州、天津、武汉、广州、南京等大商铺就有近30多个,因此泾县宣纸生产达到了空前繁荣。



三丈宣手工制作

  1949年9月10日泾县人民政府政治处的《泾县宣纸报呈》一文,专门调查研究了从中华民国十年(1921年)至抗日战争以前的宣纸发展,当时有纸棚44家、纸槽156家,主要分布在小岭、东乡一带,原料采制工人约3000余人,造纸工约2000余人,其它直接或间接依宣纸为生者约两万余人,年产纸约700余吨,时值约七十余万银元,行销海内外。



泾县小岭

  期间宣纸还多次参加国际上展览。1911年泾县小岭曹义发“鸿记”宣纸在南洋国际劝业会上获“超等文凭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泾县小岭生产的“桃记”宣纸,与茅台酒,苏绣等同获金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建国150周年世界博览会上,泾县的“汪六吉”宣纸,和记宣纸荣获金质金奖。



  1935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泾县的“白鹿”宣纸荣获博览会大奖。民国二十五年,安徽省地方银行经济研究室对泾县宣纸业进行实地考察,在《宣纸业调查报告》中记述:小岭十三坑,每坑有天然泉水,小者一脉、多者二脉。水量不甚大,然每脉足供一厂之用,故有十七、八厂,共四十余槽。凡山腹中日光直射之处,开石滩,遍铺皮草,行日光漂白,间有将成燎皮草者,色如白银……小岭之奇不在山而在泉,尤其是每坑有泉,在未有自来水设备地方,山泉实为造纸之唯一要素,无此即不能造纸。而且小岭之泉,不论旱涝,终岁如此,此诚天造地设之造纸地也。”



泾县山水

  泾县的宣纸制造多为家族式产业,这是自元明后遗存的一种风俗。故其技术绝对不传于外姓的,更有传媳不传女的传统,当地操此业者,向为小岭大户曹姓,后又有汪朱两家仿制,究属少数。整个宣纸业对其制造方法,则采取绝对保密制,不对外人做半点透风。宣纸生产主要区域在泾县西乡小岭村,小岭为黄山余岭,约七八十丈之高,面积五六十方里,其产地以双岭坑、方家门、许家湾等十余坑,最为著名,除产青檀皮外,其余铺料均可就地取材。且利用泉水之妙,上流可做抄纸之用,下流可供浸洗皮草之用。


青檀树

  胡朴安先生在其《扑学斋丛书》二卷《宣纸说》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宣纸生产技术历史渊源等,为宣纸史上重要之文献。“泾县古属宣州,产纸甲于全国,世谓之宣纸。近至国内,远至东瀛,无不珍重视之,以为书画佳品。”然以一县之制,独重艺林,举世无出其右,或亦足以自豪。”并重点强调:“纸之制造,首在于料。”料用楮皮或檀皮,必生于山石崎岖倾仄之间者,方为佳料。冬腊之际,居人斫其树之四枝,断而蒸之,脱其皮,漂以溪水,和以石灰。自十余日至二十余日不等,皮质溶解,取自以碓舂之。碓激以水,其轮自转,人伺其旁。俟其融再舂,凡三四次。去渣存液,取藤汁冲之,入槽搅匀,用细竹帘两人共舁捞之。一捞单层,再捞双层,三捞三层,叠至丈许而榨之。榨干,粘于火墙,随熨随楬,承之于风日之处,而纸成矣。”



双层宣纸

  在这里首先强调了宣纸的制造,其原料至为重要,在宣纸发展的一千多年历史中,主料与辅料,加工与配比,包括宣纸制造中的全程工艺。一直在不同时期发生者变化与演进。因而宣纸又存在着古今之别,即“古宣纸”与“今宣纸”,它们是中国宣纸史上两个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创造的产物,两者有这承上启下的关系,在某些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没有古宣纸的存在,就没有今宣纸的发展。古于今的重要区别在于:



构皮纸

  (一)、以清代以前产于古宣州境内的皮纸,亦包括古徽州所产的徽纸、池纸在内,统称为“古宣纸”,清代以后仅产于宣城泾县内的皮纸称为“今宣纸”。



长纤维纸

  (二)、古宣纸选用原料属简单纯正的韧皮纤维(长纤维)。故宣纸表面致密、平滑、其韧力较强,惟显墨润不足,渗化较差,今宣纸采用两种原料,并定格为青檀皮(韧皮纤维——长纤维)与沙田稻(草茎纤维——短纤维)为主辅料,经日光漂白,自然干燥及浆内施胶等独特工艺,生产出的宣纸表面均匀,渗化及润墨性极好,拉力适中。

构树皮花纸

  (三)、清以前宣纸用料名称模糊,檀、楮、构混用(楮皮与构皮同,有称檀,楮为一种植物的),清以后宣纸用料只有青檀一称了。



青檀树林

  民国十九年(1930年),文化名人郑振铎在北平燕京大学教书,授课之暇,常去琉璃厂各南纸店觅宝。一天他来到一家名叫淳清阁的店铺,在那里他惊喜地发现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彩笺,这些彩笺均是出自名家之手。陈师曾的花鸟笺,吴待秋、金拱北及姚茫父所作的画笺等,所绘虽寥寥数笔,然扑面而出的神韵与神采让他爱不释手。这段日子里,他足迹遍及琉璃厂的每个店肆,只要见到好的笺谱或纸中佳名,总是驻足以顾并设法购得。他在《访笺杂记》中写道:“很高兴地发现了齐白石的人物笺四幅,说是仿八大山人的,神情色调都臻上乘。吴待秋,汤定之等二十家合作的梅花笺,也富于繁颐的趣味。清道人、姚茫父、王梦白诸人的罗汉笺,古佛笺等,都还不坏,古色斑斓的彝器笺,也静雅足备一格……”。



檀皮宣纸

  抗日战争爆发后,宣纸生产曾一落千丈,面临存亡绝续之境。纸厂纷纷倒闭,泾县所有纸槽全部停工,宣纸这门纯传统手工艺濒临绝天,致许多书画家无法进购宣纸,就连名满天下的张大千也只好改用川纸作画了,纸厂的工人也因倒闭只好另谋出路。1938年新四军军部驻扎云岭,新四军的指挥员陈毅曾在泾县工作和战斗过。他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曾赋诗一首来抒发其对宣城的深厚感情:“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陈毅擅诗词,通书画,并尤为珍爱宣纸,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新四军与宣纸有着不解之缘,演绎出一段段历史佳话。



陈年老宣纸

新四军当时曾对宣纸作了专题调查,他们帮助造纸工人组成互助组,还亲自生产宣纸,1939年7月,新四军在小岭的双岭坑办起了“皖南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即花纸厂,这是中国最早的军工企业,当年便生产出2000多斤宣纸,宣纸首次成了重要的“抗战物资”。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论持久战》等书籍都在这里用宣纸印刷出版过,所作其诗词均是用宣纸书写。在皖南事变前夕,泾县宣纸的生产点发展到40余个,产量已达40余吨。1940年重阳节,叶挺将军还专程到小岭的宣纸厂视察,并观看了宣纸制造的工艺流程。



小岭宣纸古作坊旧址

全国解放后,新中国百废俱兴,文化艺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宣纸生产更是蓬勃发展。当时泾县最大的宣纸生产厂家更名为“新生宣纸厂”。1951年8月,宣纸制造业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有70多户组织起来成立了联营处,后增至100多户。1954年3月10日,泾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公私合营泾县宣纸厂”,下设乌溪、许湾、元龙坑三个生产部,年产宣纸85吨,1966年,更名为“安徽省泾县宣纸厂”,即后来中国宣纸集团前身,这时一些传统名纸也恢复了生产。这一时期宣纸业的发展与北京荣宝斋的大量订货与支持是分不开的。195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为便于管理,有关部门决定将荣宝斋划归人民美术出版社领导。1974年后,又归国家出版局,后又归新闻出版署直接领导。荣宝斋历来是经营宣纸的主要店家。长期以来,荣宝斋有一批宣纸鉴定家和宣纸书画的鉴别欣赏家。荣宝斋出售的宣纸,一般是库存一二年以后的冷纸。荣宝斋还将生宣纸通过胶矾,再加云母粉制成以白色为主的熟宣纸,因加工后的熟宣纸吸水性润墨性较轻,主要供工笔书画之用。荣宝斋加工宣纸的名目繁多,几乎达到应有尽有的程度,主要有玉版、贡余、麦光、白滑、冰翼、凝霜、五色、十色、硬黄、缥黄、霞光、金华、桃花、云兰、金屑、鱼子、雁头、百韵、矾宣、煮垂、云母、刻花、瓦当、蜡笺、描金、洒金、冷金、雨雪以及各种颜色的虎皮宣纸,还有册页,水印信笺,印谱等。



小岭浒湾保存的老石板纸槽

  国家领导人陈毅同志也一直关心着宣纸的生产,惦记着造纸工人。1963年,他来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泾县,专程去深山纸厂视察了宣纸生产情况。



晒潦草

  “文革”期间,宣纸业也和其它一些行业一样受到了冲击,但从1970年底仍开始了正常生产。经过十年发展,至1980年,全县宣纸厂已达90多家,其中包括国营、集体、联户、个体厂家,均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而泾县宣纸厂这时已成为具有研制和开发新产品能力的最具规模的厂家。其生产的“红星”宣纸畅销海内外,赢得了广大的市场及广泛的应用。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金竹坑、汪六吉、李园等盛极一时的乡镇宣纸企业。



泾县竹林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宣纸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开始了它在新时代的产业化进程。宣纸的发展形成了宣纸、书画纸集群。在这个时期,宣纸生产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1988年,宣纸加工纸的品种扩大到90多种,许多宣纸厂家还创制了许多名品。“露皇宣”“白鹿宣”“尺屏宣”等一批失传百年之久的稀有珍品宣纸,相继得到恢复和发展。



三丈三宣纸








徽艺轩郑州大学路店




云岭牌宣纸注册商标




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获得特大优惠




上一篇:【宣纸知识】第三章,纸盛行于世(6)
下一篇:【宣纸知识】第五章,发明纸药对造纸业产生的影响

相关作品more+
13598825078
yuwanqing2012@126.com
www.yuwanqing.net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李元村朱村组7号
皖ICP备2022008614号
友情链接: 豫皖情文化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