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青州—马国强人物画作品展

发布时间:2014-08-22 00:00:00    点击:1283   


展览海报

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学会、中共青州市委宣传部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美术馆主办的“翰墨青州—马国强人物画作品展”将于2014年8月23日10时在山东省青州市青州书画艺术城6楼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到8月25日。


马国强是中国水墨画坛具有重要影响的实力派人物画家。他坚持面向生活,坚持写实,坚持水墨本体语言的探索和研究,以速写入画,强调书意用线,在广泛吸纳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大师艺术技巧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生活气息浓厚、构图严谨饱满、造型平实自然、用线灵动飘逸、墨色淋漓透明的水墨人物画风格。


艺术家简介


马国强,原籍河南省温县,1952年生。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2年入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创研班进行创作。现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河南省人大常委、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长城书画院副院长、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任伯年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总复评评委、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名誉顾问。


艺术赏析


马国强的人物画艺术


作者:张凯(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2008年6月毕业于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美术理论与批评、艺术市场;曾在《荣宝斋》、《收藏》、《收藏家》、《收藏界》、《西北美术》、《艺术教育》、《新视觉艺术》等多个期刊上发表十数篇文章并获得好评。)


如果说艺术是另一个世界照射在我们心中的阳光,那么绘画就是这束阳光里隐形的翅膀。欣赏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就好比羽化为美丽的翅膀,在心灵的阳光中自由自在的飞翔。

——笔者按



马国强先生是当今中原画坛的领军人物,他在中国画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特别是人物画具有很高的学术涵养,以写实人物见长,融传统水墨技巧与现代绘画观念于一体,造型功力深厚,笔墨个性鲜明,既具备学院派绘画的严谨,又有文人画的空灵,充分彰显了艺术现代品性,不仅代表中原绘画的最高成就,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的。


无言之美


庄子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间有真情而不散”。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作为一个整体给欣赏者的第一印象就是这种无言之美。画家将人生感悟和美学追求藏匿于画面之中,诱发于情感之内,孕育着大美。细细体味,你会发现这种无言的美无形中生发了外在的美的形式,升华了内在的美学品质。


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所生发的外在的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构图美和笔墨美上。


构图是人物画创作的一大难题,当主题思想确定之后,重要的便是运用所提供的一切可能性,将要表现的内容在画面视觉形象上,使主题思想和画图形式完整统一。马国强先生在对人物进行处理时,采取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间或环境的烘托,从而确立画面结构中心。人物或“一”字排开,或列队肃立,或散落分布,或呈“Z”和“S”状排布,留下空气流动的空间,空白疏通气韵,突出主体形象,丰富主体内涵;从正面、背面、仰面、俯面等多角度和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多层次表现,极尽变化,在加强感情色彩和感染力的同时不乏一种含蓄的美,画面处理饱满、严谨的同时不乏空灵、清秀。值得一提的是马国强先生人物画中的一种独特的构图形式——超时空人物构图表现方法,即把人物做大和做小并置画面,再把理念中环境背景的内容叠加到人物造型中,使人物厚度大大增加。比如《晴空高原》中马国强先生打破现实中人物真实的高低大小关系,将老、少、中、青年人错落分为七个纵深层次,事实上是七个不同时空的并置,中间穿插象征意义的景 物符号,呈现出种种矛盾冲突,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而且还丰富了人物内在的深度和沧桑感,更重要的是一反常人单一的采取做大或者做小的结构方法,使人物大小并置,在画面内部实现了现实时空与精神时空的连接和转换。构图美在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谈论中国画的美,笔墨是无法回避的,特别是人物画更讲究精妙的笔墨。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的笔墨运用无疑是美的、独特的。他写意书法性的用笔灵活多变,劲健敦厚,密集处不透风,疏放处可走马,自由游走在人物与景物之间,被誉为“马家线”;在用墨上大胆狂放,通过焦、浓、重、淡、清五彩或破、或泼、或烘、或染、或积及至数法并用,墨气纵横,大气磅礴。浓淡相宜的墨色之美和用笔的力度美、动感美、旋律美充分彰显了马国强先生人物画艺术广博宏大的美。在当今国内人物画坛中,我们也能见到许多令人赞许的成功作品中有好的笔法和墨法的使用,但相比或失之于浮浅平淡或失之于琐碎乏味,而马国强先生的绘画在笔墨运用上硬实而不板结,波斫转曲而不琐碎,富有整体感,让整个人物群像统一在苍茫丰厚而又灿然灵透的笔墨美中。


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所升华的内在的美学品质表现在“隐秀”之美和伟壮之美中。


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所描绘的人物并非追求简单意义上表面的秀丽、漂亮,而是将“秀”隐蔽于画面之中,隐藏于人的心灵之中。比如《版纳即景》、《瑶寨风轻》、《苗寨秋阳》等少数民族女性人物形象描写没有华丽服饰和美丽面孔的诱惑,但秀美的身材和淡淡的柔情中不乏“秀色”,质朴天然,兰心惠质;而《打工妹》、《工装线》等女工形象的描绘或有点璞玉般温润的朴拙之美,或有点阳光般清新的灵动之美,非刻意雕琢取巧,更具自然天成之美。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中的隐秀之美不是训意追求所得,也不是寻求晦涩深奥,而是“余味曲包”,能使观者通过意会其含蓄的意蕴而得到悠长的审美愉悦,玩味不尽。



伟壮之美是指马国强先生描绘人物形象的伟岸、健壮之美。在《又抢救出一条生命》、《建设者》、《黄河滩》、《阳光融融》、《河山》等作品中军人、劳动者、建设者们那健硕的身体、强壮的体魄和一双双或直面观众或凝神远眺或低首沉吟的眼眸,透射出对原生之“力”的崇尚和渴求及对生活执著的追求和希望;深深抿着的嘴角与鼻端的边际线,则凝聚着一种坚韧、凝重和不屈的民族性格。这种美融入了现代人的精神品格,不同于那种“优美”,博大沉雄,具有震撼力和强迫性,是一种内在深层的美。


无声之境


“乐中之声之作与止,交织辅佐,相宣互衬……,寂之于音,或为先声,或为遗响,当声之无,有声之用。是以有绝响或阒响之静(empty silences),亦有蕴响或酝响之静(peopled silences)。”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了音乐的有声和无声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的关系,同时强调了无声之时的妙境,“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正可谓“大音希声”。那么绘画被誉为无声的音乐,我们藉之观照绘画,大美之中每有无声之境。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以其淡泊自然之心境、高韬超然之艺境、如入无人之化境把画面气氛推向一个高潮,是谓“大境”。


心境是一种较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朱光潜先生说“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创作,始终保持着纯洁的本性和绘画性。他先用心感悟生活,捕捉思想中的艺术灵光,如坐飞机,凌虚御风,俯瞰大地,看云山烟岚飘渺,大地青绿多彩,无边无垠,眼界开阔,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而获得纯粹高远的心灵境界;再以清净之心、静穆之气、坚强之态和雍容之度在头脑中勾勒出“无声”之画境,“万虑一交”,“思合而自逢”;最后通过变化莫测的笔墨语言将“无声”之画转化为生动的形象付之于画面。透过其独特的人物表现风格所营造的内在情感表现力和外在视觉张力,我们能够感受到马国强先生自然恬淡之心境。


心境决定艺境,艺境是心境的映像。马国强先生致力于艺术最佳至善境界实现的理念和方式上的研究与实践,以“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去调控、创生,将艺术梦想外化实现为最高指认情调性境界,实现了视觉艺术构成元素的“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的艺术指认转换呈现,完成了从心境到艺境的转化,真正确立了艺术之“艺境”意识与概念。这既是一定艺术观的内涵展示,又是特定艺术作品的构成元素之一。如《又抢救出一条生命》所塑造的消防队员在抢救了一个生命后高振手臂、挥舞欢呼时体现和展示出的内涵境界,就是一种艺境。在这里,马国强以艺境为旨的艺术创造活动,是不太理会“美”的概念指令与指认的,他是勇毅地以艺术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和艺术就是艺术的理念去创造性地实现艺术的梦想,这早已不是审美观的统整结果,而是审艺观整合的成果。三十多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从年青时崭露头角到现在成为中国当代著名实力派画家,马国强凭借自然的心境将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涯的艺境求索与创造中去,不仅使自己拥有了美丽的艺术人生,更是创造了值得盛赞的绘画艺境。


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呈现的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的精神,暗合了朱光潜先生论文学修养时的最高境界——化境。依此来观看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在艺境的创造中,其灵智得到发展,逐渐化形为气,化实为虚,化有为空,化意为神,自由自在,坦坦荡荡,艺术与生命溶为一体,已至化境。至此,他不但绘画的艺术成熟了,而且胸襟学问的修养也成熟了,成熟的艺术修养和成熟的胸襟学问的修养融成一片,于是绘画不但可以见出驯熟的手腕,还可以表现高超的人格,悲欢离合的情调,山川风云的姿态,哲学宗教的蕴藉,都可以在无形中流露于画面,增加绘画的韵味。在“化境”中,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超出艺术范围而推广到整个人的人格以至整个的宇宙,规模法度有时失其约束的作用,自然和艺术的对峙了不存在。


无形之气


《易经》语“天地氤氲 ,万物化醇”,氤氲即一种交密之气,“望之缈然,即之氤氲”,似乎难以触摸,但却又浓郁地弥漫在人周围,正如庄子在《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生动的绘画亦是如此,无声之境里暗藏着无形之气。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以和谐生动之气韵和清新高远之气格聚结成无形之气,脉动跳跃与画面之中,生生不息。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鉴赏的一个重要标准, 自南齐谢赫《六法论》首要提出“气韵生动”,它就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突出一种线条之力的表现,力的内在就是气,外向则显出其韵。观其作品,一股磅礴之气浩浩汤汤扑面而来,气韵通过线条这一表象来显示物象之枯、之润,层次分明,有剥落、有丰致、有飘渺,笔墨氤氲,浩气充沛,自有神在。此气“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生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如《建设者》,人物较多,固然讲究画面动态十足,一气呵成,但其豪迈之气却有张驰起伏,顿觉一种英雄气概,势不可挡,使观者可以看出作者内心之起伏,冲腾、磅礴、峭拔,或正或反,或断或连;在开阔的劳动场景前和雄浑奔放的人群中又有柔婉的穿插,这样更让观者品味到建设者们成功的喜悦,又恍然回忆起劳动大众面对生活时的坚强不屈、乐观向上和充满信心,让人心潮起伏,激情澎湃,思绪万千,人的心脉与画家心脉一起蠕动,血液一起奔腾。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蕴含着无限的生机,气势磅礴,意蕴悠长,生动感人。


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的气格特征可概括为三气:文气和气


文气指的是文人气息,或是文化气息。马国强先生立足于传统文人绘画,远溯陈老莲、任伯年等人,近取徐悲鸿、齐白石等人,读万卷书,深得传统文人画的精髓,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但马国强并没单纯地把传统文人画拿过来,抒所谓胸中“逸气”,而是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借鉴了文人画的优长。他以文人画的笔墨风貌为突破点,经常外出写生,深入生活,行万里路,在游历中陶冶性情、培养情思,使自己在自然生活中发见审美理想,在对人物的写生中寻求一种突如齐发的艺术颖悟,笔墨随意,自然天蒙,处处通情,处处醒透,画面充盈着文气。在现实人物表现中,马国强先生饱蘸情感的忧乐胸怀和博大深沉的现实关怀是时代呼唤的最强音,既有时代精神和现代深度,又有传统人文内涵。


和气是人的语言生态体现出的氛围,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很重要和独特的地位,她既是一种生活气质的展现,又是一种思想品质的表现,更是人文社会倡导的一种和谐气氛。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时刻侵透着“和气”的思想气息。在《庄稼汉的笑声》、《黄河滩》、《苗寨晨雾》、《老阿妈》、《苗寨阳光》、《瑶寨风轻》、《阳光融融》、《雪晴》等作品里,无论是庄稼汉开怀忘情的大笑,还是建筑工人憨厚淳朴的微笑,无论是老阿妈开心质朴的微笑,还是少女真挚甜美的微笑……都是一团和气。无论是《节日》中的欢天喜地,还是《集市》中的喜气洋洋,都是一片和睦。“笑脸”是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中一个重要的视觉语言,在一张张笑脸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每个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品德所表现的亲善团结祥和,深深感受到中国协调与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不容置疑,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中的“笑脸”是当下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和对历史上“和气”精神在新历史时期下的解读和运用。

正气为唯一正大光明之气,有阳光的地方,天地有正气。在《阳光》、《苗寨阳光系列》、《油田正午》、《阳光融融》、《苗寨秋阳》等作品里,马国强先生凭借着暖人心扉的“阳光”谱写了一首首正气歌,他在笔墨中最大限度地注入了刚健正直的情感和思想,并以另一种最佳的形态存在,即凸现画面物象(以形写神)以达到和谐统一的真善美境地,使笔墨退入画面精神气韵的从属地位。而正是这种笔墨的退隐,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他画中最直接而原始的声音——空旷沉厚或澎湃激扬,满蓄着圆引而未发的强劲张力,这其中那种无形有物变动不居而又统摄全局的“正大气象”注定已给予了画面蓬勃的生命。


无量之度


大美、大境、大气之后即是大度。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在对传统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所站的艺术高度和对当前人物画艺术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无疑是一种无量之度,是一种大度。


中国人物画经历了多次的低谷与高潮的变迁,其中不乏辉煌的历史,但自宋元以降,渐趋停滞状态。明代有成就者不过陈老莲、唐寅等人,清代则有任阜长、任伯年,自此人物画艺术发展式微。随着社会发展,文化艺术思想不断成熟,人们对人物画有了新的认识。人物画之所以在中国画中独立成科,是因为它具有与山水画和花鸟画不同的属性,这种特殊的属性就是它与人和社会、时代的密切关系,不可能如新文人画家所希望的那么纯粹,艺术是社会的艺术,是人的艺术,人物画艺术尤其如此。放眼西方人物画发展史,名家名作绝大部分都与社会和时代人有关。中国人物画家一样肩负着对人的精神弘扬的重任,与国家、民族的兴衰变革相交织、共命运,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激励民族自豪感,歌颂、记录祖国建设巨大成就的历史使命。每个时期的画家都面对着如何使传统中国人物画从题材、创作观念、绘画语言上进行改革和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精神合拍。


至近现代,终于有了徐悲鸿、蒋兆和、周思聪等画家以素描的基本法则为造型基础,充分发挥中国画传统的线条、笔墨等审美特色,塑造了中国画现代人物画形式美的主要内涵,在现代中国画人物画的发展历史中,做出了他们突出的历史贡献。然而回顾近年来的人物画创作,我们可以记起许多笔墨精采的画面,但却很少能记起给人留下难忘印象的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人物画创作中形象塑造的平庸化、简单化、类型化、雷同化等弊病,是当前人物画创作缺乏深刻思想性的重要原因。鉴于此,马国强先生真实地深入到生活内部,深入到生活的主体“人”,从“人”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出发,去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生活对人物画的重要性,强调了人物画应该着重表现现实生活、社会和人。面对马国强先生的画作,我们看到了大西南高原上的瑶族兄弟姐妹、中原大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载歌载舞的黄河儿女和雪山之子、英姿飒爽的钢铁战士、冲浪改革的工人……每一个人都有着鲜活的面孔,对于主体人物的塑造都有着肖像画的深刻。这些新时期的弄潮儿活跃于现代化和市场化巨涛席卷的每一个角落,紧握住自己的命运,展现出的不仅是劳动者创造历史的原始浑朴的力量,还有劳动大众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透射出了马国强画作在主题传达和笔墨表现上深沉与外张的统一,体现出新时代艺术的多元性、丰富性、生动性和创造性。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名篇佳作,无不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社会性和时代性,无不反映着画家对于人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甚至已经超越了现实生活的表象,不是从现实生活的内容出发,而是从现实生活的主体人的内在变化去反映外在世界,这是深度的表现。另外。在马国强先生的人物画中我们还能看到高山、大地、圣塔、车站、工厂、机器、油田、煤矿、瓦房、集市、村寨,甚至废墟、少林寺等等,这些形象的穿插无疑给当前人物画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必定广受影响。


当代中国人物画重视和强调具有现实性和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的选择,这无疑是迎合人物画发展的外在需求,但表现现实题材的绘画并不一定都具有现代性。事实上,人物画形式语言的本身就是题材的范畴,比常规题材体现出来的意义也许会更重要一些,更具鲜明的时代性。从艺术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当前中国画人物画面临的主要任务和重要课题,正是如何在形式语言方面有所突破。马国强先生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他一方面研究传统,巩固根基;另一方面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在他的人物画中融入的不单单是素描式的表现方法,也有“马家线”自由舞步的灵动和阔笔泼墨的狂放激情。其实人物形象的丰富也注定了形式语言的完备,他笔下的人物,呈现出特有的历史感、时代感,深厚、博大的像一本厚厚的传记,也像一座饱蘸情感的现实主义丰碑。


无量之度亦是无量智慧。马国强先生是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来观照绘画的,他追求的是创造力“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境界,源源不断用之不竭,浩然无量,由内而外彰显无量之度。


作品欣赏


八月草原 34x68cm



芭沙笑语 136x34cm



边疆哨所88x95cm


边寨姐妹 68x45cm



编辑/豫皖情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更多精彩文章免费读)



感谢大家对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的支持和关注
官方微信号“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
官方服务号“豫皖情文化”


地址:郑州市经五路与红旗路交叉口往北20米路南中原古玩城二楼一排6号

电话:0371-86153260 邮箱:yuwanqing2012@126.com 
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网站:www.yuwanqing.net    








上一篇:豫皖情艺术家作品入选“明德•和融——2014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下一篇:河南日报收藏频道刊登豫皖情艺术家巴云杰、郭建明合作作品

相关作品more+
13598825078
yuwanqing2012@126.com
www.yuwanqing.net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李元村朱村组7号
皖ICP备2022008614号
友情链接: 豫皖情文化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