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刚扇面作品精选

发布时间:2017-07-15 00:00:00    点击:1697   


安刚,197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先后毕业于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河南大学美术系。师从著名书画篆刻家尚仁义先生,书画印兼擅。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南省书画学会常务理事、开封市美协理事、宣和印社副社长、豫皖情理事会理事(国画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大胆创新中彰显国画的生命力

                        ——记我市青年书画篆刻家安刚
           本报记者    李水龙
古人云:“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此物之常理也。”绘画亦是如此。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年代里,产生了众多的画家和不朽的绘画作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外来绘画艺术的不断渗透,人们观念的更新,对传统绘画的风格、形式已有所厌倦,传统的绘画语言亦显贫乏,已不能完全或者准确地表达出画家的思想感情。守旧则不能进步,创新才有出路。于是,创新便是摆在当代中、青年画家面前的新的课题。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书画学会常务理事、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宣和印社副社长的我市青年书画篆刻家安刚是书画界为数不多的“三栖明星”,他师从著名书画篆刻家尚仁义先生,同恩师一样,亦精篆刻、擅国画、工书法,尤其在国画的创新方面颇有见地。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笔者一行两人信步走进“安刚书画印工作室”,不大的工作室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氛围,轻音袅袅的古筝曲,古朴典雅的家俱,陈列满墙的书画印作品,令笔者仿佛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久久沉醉其中。尤其是安刚的国画,他画中那浓浓的“中国风”,饱满的水墨勾画,粗犷简洁的线条,大胆夸张的民俗展现力,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深深地吸引着笔者的眼球。
坐在古朴的茶桌前,闻着淡淡的花香,细细品着一杯香茗,开始了我们的采访。当笔者问及“如何在国画中创新?”这个话题时,这位不善言谈,被业界誉为“人淡如菊”的青年书画篆刻家,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安刚饱含深情地侃侃而谈:艺术是神圣的,艺术是高尚的,艺术非真善美莫属,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能有不断的创新,才能称之为艺术,所谓艺,就是内容创新,所谓术,就是技法创新。但如何使中国画在内容和技法上不断创新,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呢?安刚为了追寻自己的艺术梦,在生命中最挚爱的国画创新之路上潜心研究、大胆尝试。在不断探索中深切感受到国画的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优秀遗产的基础上进行。照搬传统是没有出息的,但全盘“西化”也是不可取的。尽管传统绘画是非常优秀的,经过历代画家不懈努力,才形成今天的风格特点,但也有其程序化的缺憾。要想发展中国画,必须在此基础上改进它,丰富它,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安刚多年的研究发现:国画向传统型的民间美术借鉴不失是创新的一种好方法。于是,安刚在他的国画中大胆地将青花瓷、朱仙镇年画、宫灯、圈椅、木窗棂、剪纸、布老虎等民间美术的中国元素融入到国画中,运用大胆艳丽的色彩,融入他年轻的心境,使其画作散发出深蕴、生动、清雅的古朴之气。作品一经问世,就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他的作品为中国画吹来了一股清风,自然、古朴、清新、典雅,骤然点亮了观者的眼睛。
难怪安刚将创新之后的国画作品传至网络,得到了很多同道中人的肯定。其中,一位山东书画评论家金石山人在网络上以《自然 古朴 典雅》为题写了读安刚中国元素画的感想:机缘巧合,初识安刚源自网络,网络这一神奇的现代传输工具拉近了与他的距离。刚与他接触时看了下他的资料,觉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年轻画家,似曾给人以初出茅庐的感觉,尚没放在心上,可是仔细看过他的国画作品之后,却被他浓浓的中国元素画作所吸引。细读他的每一幅画作都有思想、有情趣、有意境,有创新,就像一首首平实而深沉的诗词,耐人寻味,耳目一新。
有人说:“成功总在风雨后。”安刚在国画创新的前行道路上,也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劳动。例如:作为一位热爱家乡的青年书画篆刻家,他被家乡的朱仙镇年画这种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深深吸引,遂尝试着大胆地将朱仙镇年画融入国画之中。为此,他多次寻访朱仙镇的年画作坊,观看并请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郭泰运老先生年画复杂的制作过程,仔细观察年画的特点,购买了大量的朱仙镇年画。那浓郁的乡土气息,强烈的民间情趣,饱满的构图,粗犷简炼的线条,古朴夸张的造型,新鲜艳丽的色彩都在强烈地吸引着他,让他痴迷。经过反复摸索、实践,安刚终于总结出一套用国画表现朱仙镇年画的独特技法,使年画入画后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增加了他国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开封电视台菊城报道栏目以《走进安刚的画中画》进行了专题报道。
近年来,安刚还一直在潜心研究如何将青花瓷和中国画这两项传统民族艺术融合起来。为此,安刚做了大量的工作。他首先买了许多青花瓷书籍和青花瓷器,仔细观察青花瓷的特点。经过认真研究,安刚发现并领悟到,青花瓷其实就是“瓷质的中国画”,从古至今青花瓷画一直在借鉴国画技法,青花艺术的线条与水墨中国画在运笔、用力、行笔方面非常一致,如何使用中国画技法为青花瓷传神,安刚反复摸索,从一次次失败中积累经验、找出不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实践,安刚吸收了国画中的“晕染法”、“分水法”,结合皴擦点染,独辟蹊径,反复进行实践和创作,终于总结出一套用国画表现青花瓷的独特技法。
 一个小时的采访很快结束了,最后,安刚神情凝重地告诉笔者:笔墨当随时代,探索传统,把握时代,脚踏实地,拓展未来,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试题。艺术只有创新才有出路。中国画必须创新,追求未来,创造未来,是画者的天职。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一定会为国画的创新不懈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安刚必会以他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创作出更多、更精美的包含中国元素的国画作品,为国画的创新带来一股股清风。

扇面作品欣赏






























编辑/豫皖情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更多精彩文章免费读)

感谢大家对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的支持和关注
官方微信号“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
官方服务号“豫皖情文化”

地址:郑州市经五路与红旗路交叉口往北20米路南中原古玩城二楼一排6号
电话:0371-86153260 邮箱:yuwanqing2012@126.com 
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网站:www.yuwanqing.net   


上一篇:好人好画聊枕石
下一篇:人品、艺品俱佳的年轻画家--金长虹

相关作品more+
13598825078
yuwanqing2012@126.com
www.yuwanqing.net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李元村朱村组7号
皖ICP备2022008614号
友情链接: 豫皖情文化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