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学为基 章草铸魂--记书法家钟海涛

发布时间:2017-08-15 00:00:00    点击:1900   


钟海涛,出生于河南嵩山颍水之畔,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产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协草书委员会副主任,豫皖情理事会理事(中心顾问)。现任郑州市文联主席,郑州市书协主席。



碑学为基 章草铸魂
——多维审美时代下之钟海涛章草创作审视
杨松庵

     近年来,钟海涛的章草越来越被为书坛所关注和熟悉。河南省书协主席宋华平先生评价其章草:“尚古意、化笔法、呈文人志趣。”其以高古大气的章草作为艺术创作载体,以古雅朴茂的笔调,书写卓异才情、深厚学养 ,体现出“以文化书,以书呈文”的书法内涵,在当代章草书家中鹤立而独行。
    当代中青年书家中,钟海涛是一位比较纯粹的章草书家。其十多年来潜心于章草创作,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其学章草,重在学精神,并且深入骨髓。其对章草的探索,大致可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系统研习章草的阶段,这一时期,其对书法的学习,涉猎的面非常广。对汉、魏、六朝碑版中圆笔者如《夏承》《乙瑛》《孔宙》《封龙山》《云峰山刻石》《郑文公》等,方笔者如《张迁》《衡方》《张黑女》《张猛龙》等,都下过很深的功夫。在行草书方面,先是对于王羲之的《圣教序》《十七帖》笔法、结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流传于世的章草《急就章》《出师颂》《月仪帖》,以及简帛、钟鼎吉金进行了反复的细致临习。第二阶段是对于章草的融化阶段。这一时期,他探索向今草系统中借鉴“气势”,把古人的字字独立的章草转换为类似于今草作品的连绵回护,增强了节奏和韵势上的美感。二〇〇八年以后创作的作品,开始上升为深层内化的阶段,用笔果断凝重,结体简练自然,朴中见秀,气息高古,有皇象、索靖的章草遗意。 
    作为当代章草高手,钟海涛章草有古意,有己意,有新意,注重创作主体精神与书法形式之间的契合,重视书法的“抒情”特质,体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他的作品有着浓浓的书卷气和文人志趣。这源于钟海涛涉猎的广泛,以及历史、哲学、文学、美学、音乐等相关艺术门类的滋养。他的作品重视抒情畅意艺术表现,力求达到功、性与技、意的完美融合。“气”、“韵”作为中国书法的一条抒情达意的主要命脉,在其作品中承接得生动传神,富有章草魅力。其创作时的主帅是统慑书写过程的“意”,将古朴的章草书赋予了新的文人气息:一是在章草中掺入今草字法,调节视觉节奏;二是笔法中侧并用,大胆短锋铺毫,显现出个性化用笔特征;三是在处理空间布算中,采取静中寓动,动中有静,古意我情自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他的这种建立在对“创作”的到位理解,和对古今书法审美精神的准确把握上,对于当代章草创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其意义在于:为我们当代章草创作提供了一个可贵的范例。 
    在艺术创作中,创立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是至关重要的,这取决于一个艺术家对艺术史上各类风格范式的把握,同时,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艺术范式也会使一个艺术家在艺术史上占据独特的地位。从书法史的角度看,钟海涛走的是一条“尚碑”、“尚气”一路。章草源于西汉,兴于东汉,被称为“隶之捷也”,所以说章草的基因在于碑,有着高古雄强之气韵。章草作为字体,本身就是碑帖结合的代表之作。金石气是钟海涛寻获的重要美学理念,他对于书法金石气的营构,得力于在章草领域大力拓化,将章草的古、拙、厚与碑学的骨、势、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肆意雄强、朴厚大气的独特风格。其学书高明之处也正是能够鎔铸古今,从数以千计的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抽绎出最具个性的“经典”部分去丰富他笔下的章草书意蕴。通过皇象、索靖、宋克、沈寐叟等古今章草大家领悟章草艺术的本质,作品所表现出的那种古意今情、异趣横生的深邃意境,得浑朴遒润气象,具有今草的骨脉,章草的风神。
钟海涛在艺术思想上是有着独到见解的,他明锐地觉察到:当代书坛的创作处于一种“杂糅”状态,具体表现为:一是由隶书的创作中融入简牍的情调,在不失隶书质朴、雄厚的同时增以流动和自然;二是打破行草笔法与简牍笔法的“界限”,两种笔法相糅合,使行草创作在语言和境界上更加丰富和开阔;三是从敦煌写经书法中的行书类中直接借鉴,特别强调其中的“民间书法”意趣。这三种表现,构成当代书坛一种新的创作时尚。在技法上,或碑、或帖、或简牍。随着审美意识的不断转换,审美情趣的不断更新,在当代书坛,原先普遍对唐宋帖学大家的关注逐渐转向探奥古法,直指汉魏的广袤原野,从千余年来被冷僻、忘怀、尘封了的章草墨迹中去发现创作腾飞的支点。如何在追求章草高古气质的同时,出己意,出新意,恐怕是当代章草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可喜的是,钟海涛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
钟海涛所形成的碑体章草,在审美的主层面上张扬着震撼人心的阳刚之美。所谓“碑体章草”,是指将写碑的技法与章草本身的技法融合一起而形成的新的章草面貌,这里的“碑”即主要是汉碑和魏碑。“碑体章草”在碑的骨格上出以金石味,又具笔势连贯的动态美。 但以章草面目糅合魏碑和草书是有很大的难度,魏碑和草书,一个以方笔为主,多折而少转;一个以圆笔为主,多转而少折。没有方折谈不上北碑,没有圆转也谈不上草书。钟海涛将凝重的北碑与流畅的章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字形上,集古代书迹于一体,将先贤遗迹化为己有,求字字有来头,笔笔有出处。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其劲健的行笔,开阔的体态,有一种金石韵味和雄强气魄。他习北碑,则更多考虑以帖入碑,用笔兼容方圆,力求醇厚儒雅的“写”的意味,结字也欹侧顾盼,打破方整,更求姿态老辣。在唐与魏晋之间,如摩崖、如墓志、如造像,撷其所好,化为我用,将碑派笔法引入章草,对章草进行“雄强化”塑造,这种“碑帖兼融”的趋势,使其书法艺术进入一个充满魅力和生机的天地。
    作为当代章草的创作实践者,钟海涛碑体章草风格的形成,主要是其对章草艺术的继承与按照自己的艺术审美对章草风格的重新编码。其将章草在特定时期形成的条件、原理、意趣等因素进行剖析,来达到重塑章草面貌的目的。其根据自己的审美意识进行陶冶铸造,使各种书体都带有明显个性化特色,即形成一条书法的风格线, 最后将这条线上的所有能量聚集于原先索定的章草这个点上,从而使其绽放书法光芒。也正是他运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对各种书体大量涉猎,这是他章草风格形成的秘诀所在。线条是书家的心电图,是作者心灵的迹化。什么样的襟抱、胸怀、审美趣味写出什么样的点画与线条。其章草以隶篆为基质,深得蔡邕“疾涩”的用笔奥妙,在中锋为主的运笔中出以生辣复佐以雄厚,体态宕跌而出以酣畅。 就创作方法而言,钟海涛章草是在秦汉古隶、“二王”行草的基础上,做以正求奇的转换,把章草经过长久的笔墨锤炼而酝酿成一种高古跌宕的章草体势:在笔法上用逆锋、运笔时用挫捻法,重视取鉴北碑笔意、结字。这种“吸收”的结果,使他的作品中别具一种大气而朴茂的美感。其章草结字多取欹侧之势,并充分运用今草伸缩造形技巧,将原本方正的字形外廓,变为丰富多元的结构形态,字内被线条切割后的空间,显得对比更为鲜明。在章法上,承序古章草字字独立的特性,依字形大小、宽窄、长扁、伸缩不一,巧妙地组成章法上的空间节奏,产生了极有意味的章草审美范式。   
    钟海涛章草高人处就在于他的笔法和风格气韵。他的这一创作审美取向,或许是它与章草书的古质之美的某种相通,或许它可以把章草体势自具的美感推上一个极致。读钟海涛的章草,让我感到他旺盛的书法创造潜力和喷薄欲出的艺术才情。钟海涛春秋正富,生活阅历、笔墨修养、创作思维蓄积丰厚,且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因此,我相信,假以时日, 钟海涛的章草艺术必能在当代书坛中树立新的审美范式!(作者系《文墨书画》丛刊主编、著名书画评论家、书法家、诗人)


作品欣赏











编辑/豫皖情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更多精彩文章免费读)

感谢大家对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的支持和关注
官方微信号“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
官方服务号“豫皖情文化”

地址:郑州市经五路与红旗路交叉口往北20米路南中原古玩城二楼一排6号
电话:0371-86153260 邮箱:yuwanqing2012@126.com 
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网站:www.yuwanqing.net    


上一篇:率真豪情之书法家--侯和平
下一篇:【艺术之星】书法家--牛家湘

相关作品more+
13598825078
yuwanqing2012@126.com
www.yuwanqing.net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李元村朱村组7号
皖ICP备2022008614号
友情链接: 豫皖情文化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