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知识】第三章,纸盛行于世(3)

发布时间:2019-07-04 00:00:00    点击:1596   


第三章【纸盛行于世】


纸的盛行期




3.宋代纸的仿制期与生宣纸的应用


  南唐灭亡后,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储藏在宫中的澄心堂纸,被北宋大臣刘敞发现,并在征得皇上同意后从宫中取走澄心堂纸近百幅,欣喜之余遂赋诗曰:“当时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由此可知,澄心堂纸在宋朝已是稀有的珍贵,重金难求。刘敞与欧阳修交往甚密,曾赠欧阳修澄心堂纸十张,欧阳修作《和刘原父澄心堂纸》诗赞誉:“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君从何处得此纸,纯坚莹腻卷百枚”……



  澄心堂中的藏纸为宋王朝所得。宋太宗命王著选历代法书摹刻《淳化阁帖》,刻后用澄心堂纸来墨拓。宋子京修《唐书》亦用澄心堂纸。另外也有一部分澄心堂纸从宫中流出,辗转落入一些士大夫之手。欧阳修用这种纸撰写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画家李公麟的《五马图》、《醉僧图》等名画均是创作在澄心堂纸上。宋代程大昌《演繁露》中谓:“江南李后主造澄心堂纸,前辈甚贵重之,江南平后六十年,其纸犹有存者。”诗人梅尧臣在得到欧阳修赠送的澄心堂纸后,欣喜若狂,作《永叔寄澄心堂二幅》:“滑如春冰蜜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后又把一些纸转送给他的好友——制墨高手潘谷,潘谷亦是造纸名家,他依样精心制出了仿澄心堂纸,世称“宋仿澄心堂纸。”他将仿纸精选三百张送于梅尧臣,梅尧臣拿这种“宋仿澄心堂纸”与欧阳修送的真品澄心堂纸做了比较,评价到:而今制作已轻薄,比于古纸诚堪嗤。古纸精光肉理厚,迩岁好事亦难推。”这种仿纸虽不及原先纸精美,但质量同样很高。仍受文人所珍爱。所以有人认为宋代的澄心堂纸除少数为南唐遗物外,大多数应为宋代仿制品。明·屠隆《纸墨笔砚笺·纸笺》载:宋纸有澄心堂纸,极佳,宋诸名公写字及李伯时画多用此纸。亳间有纸,织成界道,谓之乌丝栏。有歙纸,今徽州歙县地名龙须者,纸出其间,光滑莹白可爱。有黄白经笺,可揭开用之。有碧云春树笺、龙凤笺、团花笺、金花笺。有匹纸长三丈至五丈。陶穀家藏数幅,长如匹练,名鄱阳白。有藤白纸、观音帘纸、鹄白纸、蚕茧纸、竹纸、大笺纸。有彩色粉笺,其色光滑。东坡、山谷多用之作画写字。




  宋代两浙成了全国造纸业中心,而绍兴的造纸业在两浙又处于领先地位。当时官府在绍兴产竹的地方设有造纸局,负责生产和修贡事宜。据宋《嘉泰会稽志》载:“绍兴生产的竹纸有姚黄、学士、绍公三种尤受时人喜爱,被列为上品”,其中陆珍(陆游四世祖)创制的“学士”更是名扬天下。这时纸的生熟出现了,宋代米芾的《珊瑚帖》就是在这种竹纸上创作的。




  随着印刷术的盛行,纸张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进一步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原有的原料已不能满足需求,人们开始运用混合材料造纸,即竹子,稻麦杆,麻和树皮等。当时的造纸技术日趋成熟,可以抄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丈匹纸,制造出品种繁多的加工纸及各种艺术纸。纸张的生产亦可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不同原料和制作方法。充分满足社会各领域对纸张的需求,此时纸既可用于书画、印刷、抄写书籍,还可用于造钱币,制作日常用品及娱乐用品等。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中完整地记录了当时造竹纸的生产过程,还绘制了竹纸生产过程中砍竹、浸沤、蒸煮竹料、荡帘抄纸、烘纸等主要工序图。




  这一时期,书画家们采用宣纸创作,较前朝更有过之,宣纸的制作工艺也比它纸工艺更精湛,且平滑受墨极佳,宋代李焘《读资治通鉴长论》载:“熙宁七年六月,召降宣纸式下杭州,岁造五万番,自今公移常用纸,长短广狭,毋得用宣纸相乱。”
书画纸在北宋时期大多仿制唐五代的产品工艺,绝少独创产品。又因楷书书家辈出,人们对“笺”纸更是喜爱,除澄心堂纸,蜡黄藏经笺,白经笺,碧云春树笺,藤白纸,砑光小本纸,会府纸,鄱阳白,西山观音帘纸,鹄白纸,蚕茧纸,白玉版匹纸,谢公笺,薛涛浣笺,青白笺,学士笺,小学士笺,有砑光呈现布纹,绫绮,人物,花木,虫鱼,鼎彝等形。笺纸即为士人所珍,其中必产生制作笺纸的高手:宋代造纸名家辈出,有张公创制滕白纸,砑光小本纸,蜡黄藏经纸,白经纸,鹄白纸等。宋颜方叔创制色笺,有杏红,露桃红,天水碧,羽麟,山水,人物,亦有金缕五色描成者,士大夫珍之。又有谢公“十色笺”俗称鸾笺或蛮笺,此纸为宋谢景初(1019——1084年,字师厚,北宋富阳人,博学能文,尤长于诗)初创制而得名,谢景初受薛涛笺启发,在益州设计制造出十色书信专用纸。这种纸色彩艳丽新颖,雅致有趣,其色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十种。明·弘治《徽州府志·物产志》谓宋代纸品:”旧有麦光,白滑,氷翼,凝霜之目。歙绩溪界中有龙须山,纸出其中,名龙须纸……宋时纸名则有所谓进劄、殿劄、玉版、京帘、观音堂劄之类。”玉版纸是一种洁白的精良笺纸。黄庭坚书作多用此纸,曾在《豫章集·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中赞曰:“古田小笺惠我白,信知溪翁能解玉。”在《绍兴府志》中载:“玉版纸莹润如玉。”




  南宋陈栖在《负暄野录》卷下《论纸品》中谓:“布缕为纸,今蜀笺犹多用之,其纸遇水滴则深作窠臼,然厚者乃尔,故薄而清莹者乃可贵……今越之竹纸甲于他处,而藤乃独推抚之清江。清江使处在于坚滑而不留墨,新安玉版,色理极腻白,然纸性颇易软弱,今士大夫多糨而后用,既光且坚,用得其法,藏久亦不蒸蛀。”
由于对加工技术精益求精,宋纸遂与晋唐造纸不分仲伯。除笺纸外还有藏经纸,其精制情形与笺纸同,其原料有的采用树皮,有的采用竹子,亦有用破布杂料及混合料。




  在竹纸崛起的同时,皮纸生产技术仍有发展,优秀的皮纸品种层出不穷。宋代皮纸产量大,质量高,书画、刻本及公私文书多使用皮纸。宋纸中最著名的“金粟山藏经纸”便是以桑皮制成,由于皮纸更易制成上乘高档的精品纸,书画家更愿意选择在皮纸上书写作画,它更适宜创作多种书风和画风的作品。宋代画家米芾《苕溪诗》使用的是楮皮纸,的南宋廖氏世采堂刻的《昌黎先生集》,是用白色桑皮纸印制的。北宋的“交子”、南宋的“会子”、元代的“至元宝钞”等纸币也是使用桑皮纸印制的。
竹纸在宋代特受欢迎,其原因系宋人大量印书所致。米芾所谓越之金版,饶州之黄皮纸,绍兴的蜡纸,冉村的竹丝纸,均为竹纸之名称。这时的树皮纸之劣者,反不如竹纸之佳。




  大体上,宋人的书画用纸,多为加工制品,叶梦得《避暑录话》谓:“纸则近岁取之者多、无复佳品。余素自不喜用,盖不受墨,正与麻纸相反,虽用极浓墨,终不能作黑字。”叶氏此处提到的“不受墨”当是加工纸无疑,麻纸并非是纯麻制造,应为混合原料加少量麻料制成,所言麻纸,无非仿古称而已。但所谓文人笔墨,则有用半制品的生纸创作。这时期生纸的出现应归功于米芾,他喜作墨戏,又善画烟雨蒙蒙景色,于是发现未经加工的半成品纸更适宜其画风,故取半成品纸稍捶即用之。捶的方法,系因古时造纸纤维太过粗糙,捶后使其纸面平滑。《洞天清禄集》:“米南宫……类作墨戏不专用笔,或以纸筋,或以蔗滓,或以莲房梗,皆可为画,纸不用胶矾。不肯于绢上作一笔……”此种墨戏的纸张,观其不用胶矾一语,即今所谓生纸。但生纸的取用,唐代已有,唐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卷三》“论装背褾轴”中记有”勿以熟纸背,必皱起,宜用白滑漫薄大幅生纸。”这说明了唐代已有“生宣”和“熟宣”的区分。而宋人的加工纸,主要采用梅天水、蜡、黄檗、胶、矾、石灰、蛤粉等副料或加工以各种颜色及金银做笺纸,见《负喧野录》载:“吴人取越竹,以梅天水淋(左“日”右“良”),令稍干,反复(提手旁复字)之,使浮茸去尽,筋骨莹澈,是谓春膏。其色如蜡,若以佳墨作字,其光可鉴。”而不采用以上幅料加工的纸,表面多浮毛,不宜受墨,另外宋有仿制古纸者。如米芾《书史》所言:“王诜,每余到都下,邀过其第,即大出书帖,索余临学,因柜中翻索书画,见余所临王子敬《鹅群帖》,染古色麻纸,满目皱纹,锦囊玉轴……”潘泽民《金粟寺志》:“藏经蚕纸硬黄,笔法精妙。其墨黝泽如漆,每幅有小红印记。金粟山藏经纸计六百函。宋熙宁十年丁巳,写造大藏,赐紫思恭志,今仅存百余轴。”《海盐县图志》:“金粟寺有藏经千轴,用硬黄茧纸,内外皆蜡磨光。”以上文字所载金粟藏经纸为硬黄纸,其实金粟藏经纸并非硬黄纸,亦非茧纸,乃后人观其色泽纸质,袭用古纸名称代用。硬黄纸其质厚重,色暗黄。茧纸者则其纹理如茧,以上为麻料。而宋藏经纸,则为树皮制造。唐引蜡硬黄纸专为摹写用,非普通用纸,宋藏经纸加蜡砑光,乃宋代由笺纸发展中所制造,非如唐人用蜡取其透明之纸,此处用蜡使纸坚挺平滑以增美观,属两种不同性质的纸,宋代的藏经纸亦受到很多画家的喜爱,故多有取用者。




  同时纸药的使用和大幅纸的制造是这一时期造纸技术的又一辉煌成就。纸药是一种黏液,又称滑水,是将仙人掌茎、黄蜀葵、杨桃藤、野葡萄叶等植物黏液置纸浆中。这样可使纸浆中的纤维悬浮,均匀分散,从而使得抄出的纸均匀,亦可防止所抄纸张相互粘连,提高了生产效率。纸药的发明年代虽无定论,但在两宋时期已普遍使用。同时纸药的应用可以抄造出大幅纸张,当时工匠使用巨型纸槽,可以抄制三到五丈的大幅匹纸,这是我国造纸史上的辉煌成就。制造这样的巨幅纸不仅要求有特殊的造纸设备,而且还要求具有精湛的操作技术。现藏于辽宁博物馆的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就是一幅长达三丈余,中无接缝的描金粉蜡笺。









徽艺轩郑州大学路店




云岭牌宣纸注册商标




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获得特大优惠




上一篇: 【宣纸知识】第三章,纸盛行于世(2)
下一篇:【宣纸知识】第三章,纸盛行于世(4)

相关作品more+
13598825078
yuwanqing2012@126.com
www.yuwanqing.net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李元村朱村组7号
皖ICP备2022008614号
友情链接: 豫皖情文化艺术 |